近年來,江蘇省沭陽縣人民法院積極開展“司法進熒屏”活動,讓小小熒屏成為推進司法公開和普及法律知識的大舞臺。
法官進熒屏 宣講民法典
“民法典為離婚夫妻設置一個月‘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這是沭陽法院法官盧思東元旦假日期間在沭陽縣桑墟鎮“鄉村法治大講堂”向該鎮100多名婦女宣講民法典的一個鏡頭。此次講課由沭陽電視臺同步直播。
為深入扎實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沭陽法院一線法官紛紛走上微熒幕,講授演繹身邊的法治故事,有的法官還當起了制片人和編劇、親身上陣拍攝法治微電影、微視頻,將民法典宣講推向高潮。
樓上拋物砸傷行人怎么辦?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轉讓給兩個人怎么辦?未成年人私自買了高端手機,家長可以要求退貨嗎?
大到罪與非罪,小到日常生活,法官們通過熒屏向群眾詮釋新的法治理念,引導、規制人們在法治社會的一言一行。
辦案可視化 正義零距離
1月5日下午,沭陽法院審判樓戶外大屏幕前圍滿了人。屏幕上正直播許某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庭審結束后不到一個小時,沭陽法院官方微博、微信上發出該案件的圖片新聞。
沭陽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成果,加大互聯網庭審的適用、探索和完善。據沭陽法院院長崔永峰介紹,2020年以來,該院運用“江蘇微解紛”平臺對5156起糾紛進行線上調解,已調解成功2818件;通過“沭陽法院”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平臺發布開庭公告、立案信息等內容1000余條。
該院審管辦主任章彥威告訴記者,“我院對每場互聯網庭審都刻制光盤同步存檔,只要當事人提出申請,所有公開審理的案件都可以復制;院、庭長們坐在辦公室里,只要輕點鼠標,當天所有案件庭審現場在屏幕上一覽無余;審委會在研究疑難案件時,審委會成員可通過大屏幕,對庭審錄像中的證人證言進行討論,實現庭審質量動態化評判。”
“三亮”促公開 規范樹公信
正義,不僅應當得到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能夠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沭陽法院通過熒屏展現公正司法的法官,展現規范執法的過程,展現司法公信的成果,讓群眾“看見”公平正義。
亮形象。進入沭陽法院訴訟服務大廳,抬頭便見電子大屏幕里播出該院每名法官的照片和簡介;上邊還有每季度評出的法官之星和服務之星。日前,該院又與沭陽縣電視臺和當地政府門戶網站共同舉辦首屆沭陽“十佳法官”評選活動,22位候選法官的先進事跡通過熒屏向社會推介后,共收到選票2萬余張。
亮公開。該院與當地移動公司共同研制出“審判執行業務電子互動平臺”,該平臺具有案件管理、短信群發、信息互動、業務提醒等功能,法院可適時通過該平臺向當事人的手機發送案件承辦人、案件進展等信息,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熒屏知道自己的案件是否受理或案件進展情況,還可以短信互動和進行法律咨詢等。當事人普遍反映,法院干警比過去更好找了,案子也變得更規范透明了。
亮成果。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工作通報顯示,2020年1至10月,沭陽法院裁判文書上網數量共計21421件,位列全省縣級法院第一。據介紹,該院制定出臺了《關于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工作規定》,按照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的要求,將所有符合條件的判決書、裁定書于生效后7日內在《江蘇法院外網》和《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2020年,該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法律文書31763份,案件流程信息公開率為99.77%。